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耿建翌 无知

作者: 凯伦·史密斯 翻译: 白冰 2012

1985年,耿建翌从坐落于杭州的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毕业。他被视为是同时代艺术家的领军人物之一,在1990年成为中国艺术史上被称作“85美术新潮”中的先锋人物,而那时正标志着国家性的前卫艺术的诞生。另外,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贯穿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先锋派艺术展览中,也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同时,他也是一名谋划者,发起了一系列合作和项目,并邀请一批实验性的创新艺术家参与其中。但是,随着千禧年的到来,人们便很难再在群展中看到他的作品。

而他的个展也是少之又少,最重要的就数2004年在上海举办的“十年作品展”,包括几组摄影作品、绘画、摹拓品和水彩画(其中一些作品也在2012年的展览“无知”中展出)。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展览“过度”中,耿建翌实验性的摄影作品一并展出,而在2004年的作品《没用了》中则成功地对各种物品进行处理,并将观众变成作品的参与者。这个作品呈现的是一些仔细排列堆放起来的人们不需要的物品,也是展览“无知”中的重头展品之一,反映出值得深思的消费的习惯。我们购买,我们拥有;我们用光耗尽,直到这一物品被新的型号所取代,使得原本拥有之物显得冗余;抑或,我们搬到一个新的地方,却再也找不到一个可以搁置这些物品的地方。孩子们长大了,我们扔掉那些废弃不用的东西,我们的品味和习惯也会随着自己合理地安排时间而改变。而《没用了》是这一迷人却又模糊过程的记录。

耿建翌从公众视线消失,并不是因为他在艺术实践上作了什么改变,从展览“无知”便可看出,他的作品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益发“给力”。相反地,因为繁忙的教学责任,他分身乏术。2002年,他加入了母校的新媒体系,和张培力成为同事,并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履行他的职责。即便如此,他也从未停止创作。从“无知”中的作品可以看出,在他自创的艺术框架中,依旧包含了那些与众不同、一目了然的处理手段,这也是为什么在心不在焉的观察者眼中不是那么明显的原因。这些可能以文档的形式,或以纪实照片和调查过程的证据材料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却不容易被置于耿建翌涉猎宽泛的作品体系下,或“中国当代艺术”这个语境当中进行解读。

作为耿建翌的第一个回顾展,展览“无知”涵盖了他在1985年至2008年间创作的作品,可以说是对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梳理。从视觉和语境上来说明耿建翌的职业生涯,对大多数观看展览的人,尤其那些之前看过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觉得自己很熟悉这位艺术家作品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场“饕餮”盛宴,而展出作品的集中程度也同样让人惊叹。他们面对的作品,不但数量庞大,形式也各异,从绘画到行为、摄影到文档、装置到影像,从中可以看出艺术家清新又富含创新性,更能引发强烈共鸣的思维理念。这些作品是在概念艺术在中国逐渐成型期间创作的,而这一艺术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耿建翌这样的艺术家参与其中。

他在1987年创作的四联画《第二状态》是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连那些不知道艺术家名字的观众也都知道这件作品。在“无知”中展出了一个双联作品《大红双喜》。从艺术家早期的作品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观者可以跟随他的视觉语言,过渡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早期的摹拓品和水彩画。而这一线索则突出了耿建翌早期创作中所探索与身份有关的主题,即他在1994年创作的作品《他是谁》中进行的互动性的社会研究。作品包括绘画和文件档案:一栋房子里的居民曾远远看见一个来客进入一户人家,从而揭示了那个时代特有的邻里互相监视的本性。

用照片记录下人们的反应再与正规的文件档案相结合,也同样是作品《这个人》(1994年)的主题,它讲述了艺术家拿一张朋友的照片给几个算命的人看,进而将他们所讲述的内容收集起来。而《肯定是他》/《肯定是她》(1998年),是整理了某一个人众多文件和身份证上的小照片,再进行比较。身份问题一直是耿建翌的创作主题,即便到21世纪初期,当他开始以摄影为手段拍摄肖像时,依旧和他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绘画有着相似的路数。

无论方法怎样,这些作品都是以传统的艺术史风格,通过肖像来表现,然后再颠覆它,诸如,按照投在脸部轮廓上的不同光线仔细分析描绘面部特征。运用在这些照片中的技法,都是耿建翌在不断的摄影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技法,即回归到照片本身的物理特性—光线,以及负片经曝光和化学显影后得到的图像,并以此作为绘画素材。艺术家的首选方法就是在已经显影的相纸上直接绘制,通过这种违反摄影再现本性的方法,他制作出的每一个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

通过类似的方法,他还将普通的笔记本变成眼花缭乱的独特艺术品。名为《三分钟的浸泡》的系列作品中,将本子在颜料中浸泡一段时间,让页面染满彩色墨水或液体涂料,其结果反映了纸张的吸收率。还有一件2007年制作的作品《抵消》(又叫做《一个毫无悔意的破坏活动》),是耿建翌的影像作品之一,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展出。 与此相关的,还有四个早期协作录制的影像作品《做到正确的自己》。每件作品涉及一个普通人,通过一些预先拍摄的简短镜头,邀请他们来观看自己的日常工作:一个扫地的清洁工、一个刷墙的工人、一个清洗鳝鱼的人、一个捡垃圾的人。然后,在一个摄影棚内,艺术家要求他们模拟自己在录像中的动作重新做过,最后再录制下来。

《做到正确的自己》阐述的是一种复杂性,就是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正暴露在镜头前时,突然产生的自我意识,对自己在影片中的形象,还有对自己动作的考虑:是否自然,是否和他们在生活中做的一模一样等。这一切感觉弥漫在作品最后表现出来的小心而慎重的动作步调当中,尤其是表演者过分认真的注意力,苦苦挣扎着试图复原他们自己曾经做过的动作。这是耿建翌为视觉这一艺术形式创造出的一个不朽的形象:挑战认知度,影响参与者,既轻松又严肃,从才华横溢的简化到有创见地达到预期目的,并在此基础上激发人的自信心,将焦点集中在想法和理念上。耿建翌的艺术说明了各种媒介和实践之间的发展关系,而“无知”则呈现了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的超常的学识和认知。


摘自 凯伦·史密斯《发光体2号》,2012

Text's Attachment(s):
相关艺术家:
GENG JIANYI 耿建翌
相关展览:
无知
相关画册:
7935.As Seen 2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