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寂寞中的窥者

作者: 殷嫣 2006-08-17

那些日常生活中被人们所忽略的东西,如烟灰缸、瓶子、垃圾筒、废纸篓等,在张恩利的画面里随处可见,构成了他的一种器物文化。这些东西在他的眼里是有表情的,如同一个个精神存在着的个体。如果说张恩利的画室是有灵魂的,那这些玻璃、箱子、容器等便是那灵魂的赋予者。它们是陈旧的简单的,他却用他的笔窥视到了它们的肃穆和安静中的高傲,以及那简单的结构所能装盛出的静态美。不经意之间对这种弱小的夸大和张扬,深刻反映了画家对我们生活价值本身的思考和颠覆。或许我们也不能说它是被夸大的,因为事物本身都有一种被衡量的尺度,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自然对比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它是以人的选择比例而生将出来的所谓大的或小的。

人的存在,首先是时间里的存在。时间是线性的,看不见也摸不着,或许艺术家想对于贯穿于人这一生的那个时间段,进行一点添帮补底的加工改造,赋予它一个容器的形象。人这一生所用的时间,就是一只箩筐的堆积,我们在有生之年所做的事情,也就是往这箩筐里边填装东西:装睡眠呀,装吃喝呀,装恋爱婚姻呀,装起义造反呀,装为奴做娼呀……这种填装的行为,有时侯是不自觉的,但更多的时候可以自觉,有时候是被动的,但更多的时候可以主动。一个人,什么时候把那支属于自己的箩筐塞满了,什么时候生命也就宣告终结了。这种种的容器不也是我们生命常态的万千风情吗?

《头发》系列所要挥发的是更为细致的人的内心的描述。头发,存在于那后脑勺的,这种代表个人的显著特征,被画家窥探出别样的味道来。那头发在后脑勺的依稀变化似乎也是一种表情,它是一种职业习惯的显露,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生命存在方式的表达。艺术家的思维或许总是有种超然,那种抛开世俗的,摈弃传统理念及突破日常感官范围的想法,使他给了丑陋的不起眼的事物一种特殊的美感。当我注意到那幅《厕所》时,那种似乎在中国城市塑造初期随处可见的贴着光亮长条型的白色瓷砖的公共厕所,那随着岁月蹉跎遗留在瓷砖上的斑斑点点和污流的印记,现在大多数早已都被大卸八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厕所的发展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景象,似乎这种厕所也难得一见了,而张恩利却捕捉到了它,并把它记录了下来,连同它的那些污浊的印记,静静地却也似乎躁动的耸立在他的画面之中。画面对瓷砖线条的表达与国画中的浅淡自然的线条恰有些许的吻合,这种表达的手法转移在这幅画上似乎也令厕所增添了些许的雅致。好像张恩利似乎渐渐地对那种瓷砖有了兴趣,看着他近期两幅作品中那泛绿和泛蓝的花色瓷砖分别围成的方型水池,那色块的渐进与交合另人至若亲临。那种显现在画布上的逼真与宁静却又不失意想的水池,也让你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那四散开去的方型小瓷砖又像马赛克一样带着你进入一个立体的三维图象的世界,你的心也随着这一汪池中之水,深深地,深深地陷入其中。

看到《吃》这个系列,国人肯定会有很多的暇思。我们通常也会反问自己,为什么吃似乎成了中国人闲暇过节时的唯一消遣?为什么要在短短的时间里突击吃掉比平时多若干倍的、都是些高脂高蛋白的食品?尔后,或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或酒精中毒,至少也是食欲不振,再无胃口,这在过年尤其明显。人就是这样,越是吃不着,越想吃,越是肚子饿,越是贪食,这是一种很自然的逆反心理。再加之中国人的一大传统就是习惯在饭桌上办点实事情,所以什么生意啊调情啊表白啊都连同这吃的过程一一表露出来,所以中国人一见面的问候话也是:“您吃了吗?”这已经成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一种表象形式。中国人的对吃的一餐千金,不怕其浪费,酒池肉林,不会嫌其多,山珍海味,惟恐嫌其少,对吃的如此专注,归根结底,也还是贪食文化的变种,是老祖宗饿怕了的结果。张恩利把这饭桌上的人生百味图刻画的入目三分,伸到骨子里的欲望中去。

人人必须自寻其相近的灵魂,然后其作品乃能成为生活的。这一偶然的方法,也是发展个人的观念和内心生活之独一无二的法门。我相信有一种东西如Sainte----Beuve之所谓“人心的家庭”,即是“灵魂之接近”,或是“精神之亲属”。虽彼此时代不同,国境不同,而仍似能互相了解,比同时同市的人为多些。一个人的作品嗜好是先天注定,而不能自已的。

2006年7月2日于上海

相关艺术家:
ZHANG ENLI 张恩利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