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卡尔维诺的“诚实人”,你所不了解的耿建翌

作者: 曹俊杰 2012-09-01

卡尔维诺有个短篇的笑话。一个小镇里,住的都是小偷,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出去行窃,同时也要把自己家房门敞开,方便别人来偷,小镇的人过得都很开心,直到有天来了个诚实人——他不去偷,结果这个平衡被打坏,因为每晚总有一人要空手而归。最后诚实人死在了这个小镇。 不知为何,艺术家耿建翌总给人这种“诚实人”的感觉。这位自称“胆小”的艺术家,从上世纪80年代作为当代艺术先驱者的角色存在,然后渐渐湮没于充满金钱游戏和谎言的艺术圈内,他小心恪守着自己的一贯低调,直到他认为可以系统表达他完整艺术观点的这一天——9月7日至10月12日,《无知:1985-2008耿建翌做作》展览在上海民生美术馆展出。

耿建翌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化精英主义者。在这个持续23年的时间脉络里,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的线索可供寻觅,比如对集体广播操的嘲讽、暗房报废品的再利用、对国营理发店到发廊的变化,甚至是桌上的菜肴味道,他用敏感而细微的感情投射到这些日常经验里,充满平淡而真实的人性。
不寒而栗的夸张

耿建翌最初以“笑”而为人所知,尽管他并不是一个爱开玩笑的人。客观说来,现在很多当代成名艺术家的作品,或多或少在观念上都有耿建翌的影子。

1986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院前身)的耿建翌开始着手创作一系列夸张的笑脸,名为《第二状态》。这些笑脸没有头发、耳朵和脖子,看上去更像是面具。

这种对现实的夸张的“笑”,现在很容易被解读开来:喜气洋洋的狂笑背后,可能有某种让人不安和尴尬的成分。这在当时,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西方油画在中国背景下发展的重要代表。

而对人真实状态的揣摩,耿建翌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研究好的完整系统:“一般平静的时候你是一种状态,你情绪上来的时候,动心的时候,就是说我们这个时候就跟着一种东西跑了,那时候就是‘第二状态’;你再激烈一点,不由自主的时候,你要干什么你都失去判断了,那是‘第三状态’,到了‘第四状态’的时候人就飞了。”他说道。

无可避免的,和当时充满理想和愤懑的80年代的年轻人一样,年轻的耿建翌顺着对人自我状态的挖掘,走上了怀疑一切的道路。

他把那时流行的在影视和宣传海报中“大放光芒”的调调不假思索地批判,作为参加1993年威尼斯双年展的第一批中国艺术家,他在参展作品《永放光芒》中,用人民币中的各种人头像加以“光芒四射”,甚至编织了一套各种不同的“光芒”进行演绎。

“当时心里都能察觉到,最安全的只有一件事,就是赚钱,其它事都有问题,文化不能谈了,所以说从人民大会堂走出来的人民代表在票面上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还有,你把那些票面上的工农兵的形象放大了之后,你仔细看的话,特别好玩,当时抱着一种调侃的心态,特别想把它揭发出来。”他说道。

这种幽默在策展人Karen Smith看来,具有一种隐忍的力量:“他的幽默和苦笑与张培力(耿建翌在浙江美术学院的同学和盟友)尖锐的表达方式并不相同,他似乎游走在讽刺与玩世不恭的边界,让人捉摸不定。”她在耿建翌英国泰特美术馆展览的文章中写道。 而今天,一张张媚颜伪装下愤世嫉俗的“笑脸”作品已成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符号,比如岳敏君创作的“笑”,方力钧的“笑”,它们占领着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最高价位,不断重复着,用一种“波普艺术”的名义。但是,耿建翌的“笑”似乎更让人不寒而栗。
卡尔维诺的“诚实人”

“被文化”是耿建翌常用的一个词语,这可能很好解释到他作品中大部分具有“身份认同危机”的含义。

《着衣的两个五拍》是耿建翌在1991年所创作。这一系列作品借用了广播体操教学挂图的形式,在每一个图示下,都有机械的说明,看似严肃,却又幽默搞笑。这在艺术家看来,教人如何执行日常行为更是别有用心,这种一旦行为“被文化”就意味着本能将丢失。“当人的基本行为被文化以后,意味着分化从此开始。”他解释说。

当然,我更认为,在耿建翌身上,体现了这一代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共同特长,就是在梳理“不可言说”问题上的“调皮”和手段的高明。和他同一辈的艺术家在年轻时纷纷出往海外不同,他选择隐忍和驻留,这反而加强了他身上那种看似波澜不惊却又内里澎湃的表达欲望。

比如展览中所展示的作品《灵魂产品》,这其实是1999年上海超市里所寻常见到的一个胶囊产品,他敏锐发现到这个胶囊在暗黑盒子里时,变化并不大,但接触到外在的空气后,胶囊会变坏、恶化,艺术家在作品里自嘲“耿建翌在超市里出卖灵魂”。

而他的艺术创作,也似乎越来越朝向不懂得商业挖掘的方向发展。2004年,上海一家商业艺术机构为耿建翌安排了个展,开幕前3天,他来到空荡荡的展厅,除了电话簿和一叠卡片外什么都没带。他用2天的时间,给上海的各种朋友和相识打电话,请他们赠送自家废弃品。到了第3天,展厅里一下子堆满了各种东西。耿建翌边安置那些物品边说,这些东西经过他的手才真正彻底“没用了”。

这或许可以成为耿建翌为何多年来与商业艺术保持距离的一个真实写照。毫无疑问,凭借敏锐的观察力和技术解构,耿建翌有可以成为“明星艺术家”的条件,享受着被聚光灯所笼罩的生活,不过似乎他对于这一切,并不是十分感兴趣。

对耿建翌来说,艺术需要彻头彻尾的纯粹。而他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对于感知的挑战,不仅是对社会环境的感知,也包括对艺术的感知。暗淡而阴郁的现实给了他创作的动力,让他不断地给予现代人缺乏个人意识以及傀儡式的生活方式以无情的批判。


来自:
http://epaper.21cbh.com/html/2012-09/03/content_32701.htm?div=-1

相关艺术家:
GENG JIANYI 耿建翌
相关展览:
无知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