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家,春秋

作者: 殷嫣 2006

或许在如今的中国,当代艺术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显得有些疏离的,当代艺术家自然在老百姓的眼里也就略显得陌生了。但是有这么一个人,他和他的作品似乎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当你近距离和它贴近时也许会萌生出亲切和会意之感,他和他的《上海人家》就这样自然而又平实的走进了我们的视野。

《上海人家》摄影系列作品为我们展示的是一个个“家”,一个个在现今这个社会状态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在上海居住的各色人物的地界光景。通过对他们居住环境的拍摄和生活工作的介绍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各个层面的人群之生活状态,让我们感受到整个城市的呼吸脉络。

在中国这个自古以家为核心的民族里,家的面貌似乎能反应出我们当下所有的生活情境和状态:幸福的而或孤独的,充实的而或空虚的,富裕的而或贫穷的,满足的而或无奈的……每个人或许都怀着心中的梦想来到这个城市,在追梦的旅途中风景却别样:有的收获希望,有的仍然困扃迷茫……无论在外怎样的掩饰,在家的那一刻或许都是完全放松和闲适的状态,是一种暂时精神上的自由。无论这个家是买来的,租来的,借来的,还是继承的,总之,家,是我们的小小天堂。这是些当代的上海人家,是当代在上海生活着的人们的样子,也是胡杨的当代艺术。或许几十年过后这些风景已不在,或许已是曾经的上海人家,但胡杨的这些作品为这段历史中的上海留了影,从一定意义上说他记录了这段时期上海的全貌,用他那最平民化的视角和镜头演绎着最深沉的历史诉说。

胡杨这个名字对于我这个来自大西北的人来说颇显得亲切,因为这个名字和我们西北最常见的一种植物同名。这种极其耐旱的植物将根深深的扎入戈壁荒滩,曲曲弯弯的树干和稀稀疏疏的叶子顽强抵挡着沙漠戈壁的恶劣气候,它没有白杨的高健挺拔,也没有青松的魁梧巍峨,但它却担当着固沙挡风的重任,是沙漠戈壁中绿洲的捍卫者。西北的很多画家用他们的笔写意和歌颂着“胡杨”这种低调却不平凡,伟岸却不张扬的姿态,“胡杨”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西北文人的一种自喻。胡杨的人生和艺术之路所信守的也正如戈壁胡杨的这种气节和信念,把镜头对准最平凡的人们,不哗众取宠,更不塑之高阁。

80年时,他就把思考的镜头对准了那时的上海弄堂,也许自那时起他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方向。然年少之梦困在于为生计之烦恼,此时他从事了很多工作,为糊口度日而奔波。后来他去了北京,这对于一个上海男人来说是颇显得有远见的事,后来他自己也说去北方或许能让一个上海男人具有更开阔的胸襟和气魄。在北京打拼的七年让他更坚定了自己的艺术追求,更加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和想要过怎样的生活。结束在北方的闯荡后,胡杨回到上海,开始了自己早年就缠绕于脑海的艺术构想。“上海一家人”作品的出世,仿佛给中国的当代艺术注入了一些更加鲜活的气息,它似乎换掉了当代艺术那种玩观念、装深沉的贵族装扮,让更多的“非艺术人类”能够去欣赏和领悟胡杨摄影的真谛。“上海一家人”摄影系列表面看起来也许就是一些普通的照片,表现的是些再普通不过的家庭生活,实际上,要把这些最普通的事物做成作品使其表达出最深刻的含义是非常难的,但是,胡杨做到了。

现在的他,或许还是忙碌的,但却是自由的,快乐的做着他喜欢的工作,他说他已具备了作为一个“自由人”的三个条件。首先,他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他说这是咱们“革命”的本钱;其次,前些年的打拼也为他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不为糊口而工作他可以有更大的选择权;再者,人到这个年龄,经验和阅历让他悟到了生活本身的价值,清楚的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并且可以自由的支配时间。这样的生活是惬意的也是令他满足的,在精神上也显得更加的富足,因为有更多的时间用来思考。

他说:“这个阶段我们还处于“民族的艺盲”,加之文化上的差异,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还受到很多的束缚和局限,但是它的前景是好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必然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推波助澜!”或许他现在所做的一切,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浪潮中只是沧海一栗,但他所记录的上海人家,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中将是无法抹去的春秋之色。

相关艺术家:
HU YANG 胡杨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