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访谈录

2007

1、请介绍自己的经历。你是怎样走向电影创作的?为什么选择这种样式?

我以前学的是绘画专业(油画),在大学期间逐渐开始接触当代艺术,作为影像(包括电影)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与方法,也许它更适合自己。于是就去做了,当时想法就是这么简单。

2、从美术专业进入电影,会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静止的电影,只有一个画面的电影,是另外的一种影像存在。所以两者之间其实殊途同归,主要是作者想通过什么样的语言去表达,什么样的语言更适合表达。某种意义上,绘画是一种静止的电影,只有一个画面的电影,是另外的一种影像存在。无论你用摄影机或绘画,你追求表达的都是一样的效果,不同媒介而已。

3、作为艺术新样式的实验电影和一般的艺术电影有怎样的区别?仅仅是展示和流通的渠道不一样吗?

展示的方式不一样,观影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空间里的影像装置,区别于传统的观影方式,我更倾向于把它解释成心的影像,意念的影像。当你置身于展场当中,我希望在观众的脑海里有一个无形的影像群搭了一个美丽的建筑。

4、你的作品中会出现大量优美的传统风光,在艺术上做何种考虑?

中国的绘画很强调意像,借物抒情。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纸上画了一朵冬天里的梅花,我们看到的是梅花,但未必是作者真正的本意。所谓意境,就是你心里感受的一些真实东西能够呈现出来,一种意会的。它是看不到,抓不着的,但你能感觉到。无论是真实影像与事物它都能渗发出人们常常忽略的它们的一些特质的美感,或者说是散发出一种只有它才能具备的一种另人心动的美感。恰恰作为创作者,也许你能捕捉到它瞬间凝
固的东西。

5、你的作品受到三四十年代电影的哪些影响?

作为观众我欣赏很多电影,包括三四十年代的电影。但是作品和看到的电影并没有直接影响。

6、方力钧的作品被称做"玩世现实主义",而你的作品《竹林七贤》似乎回归到嵇康阮籍式的"避世",你认为二者有想通之处吗?

我觉得不应该把作品硬性归类,这样不仅让观者感到狭隘与限制,同时对艺术家的作品也会产生误读。

7、你的作品大多揭示青年知识分子的精神创伤,你怎样看待当代知识分子问题?你认为你是一个知识分子吗?

知识分子是一个很大的,并且很难定义的词,它应该是具有某些精神品质的。所谓年轻的知识分子,或受到“良好”教育的年轻人,它们应该是一种年轻的,有生命力,创造力的那么一个集体。我觉得无论在哪个社会,哪个国家,最重要的是应该先尊重自己。

8、你作品的西方观众和中国观众都是哪些人?

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来到展厅来看展览的人并不会亮出他的身份证,所以我无法对观众群的身份妄下定义。

9、据你了解,国际上新媒体艺术的现状如何?学术上的?艺术市场上的?

一种新艺术形式的出现是需要一个适应过程的,它会带来新鲜感,兴奋感。作为一种新媒介的介入,同样在学术和艺术市场都会留下审视,发展和判断的空间。(当然,在此时此刻也许或多或少已经不能再称之为“新”媒体了。)

10、如果要收藏你的作品,购买你新作的一个拷贝大概要花费多少钱?

这似乎是画廊考虑的问题。

11、你怎样看待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中多媒体艺术的现状?

只能说在国内的创作环境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自由,只要艺术家个人努力,这是最重要的。

12、能说说作为艺术家所得到的荣誉吗,比如奖项之类?

每个艺术家也许都会或多或少得到过一些人为的奖项,只能说所有的荣誉感对作者来讲也许是一种鼓励。

相关艺术家:
YANG FUDONG 杨福东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