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香格纳超市

作者: Sine Bepler/陆蕾平 2007-11-26

徐震
《香格纳超市》
综合媒体装置(收银机、柜台、货架、冰箱、冰柜、各种消费品)
6x5.5m(多变尺寸),2007


徐震好在作品中挑衅各种复杂、敏感的地带,直截了当、毫不隐讳。他那些张扬的作品,充满与生存环境的对立、与文化语境的摩擦、极力标榜个人主义而坚决抵制被整合。徐震最新的装置作品亦是这样的一项计划,即利用市场游戏规则来映射艺术与全球市场崩盘的可能性。

《香格纳超市》(2008)有效地阐释、利用、甚至创造了一个微妙的权力关系网。这件装置,按原大复制了一个典型的中国超市(按1:1的比例复制,并由艺术家重新命名),并将其搬到了太平洋的对岸——美国。讽刺的是,从渊源和外观上看,这些中国超市的原型来自于西方,然而它们却被中国政府视为抵制国外同行(例如西方连锁超市)的工具而大力推广和鼓励。它们标识鲜明、分布密集,散落于全国各地,早已成为中国城市风景中不能忽视的景观。这些中国连锁超市每天24小时营业,为消费者提供了所有能想到的必需日用品。它们的货架上总是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知名商品(例如汽水、香烟和奶制品等),自然而然地与本土商品混杂在一起,例如泡菜、干果、面巾、报纸和白酒等等。

一进入徐震的装置,或许你马上能察觉到这个超市的别样之处。这家超市所有商品的包装里,除了空气,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空的,只有外壳。徒有其表的超市、古里古怪的商品,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交换价值的危机而不仅仅只是流于批判。空无与内容匮乏,同时自相矛盾地定义着这件艺术作品的特质,最重要的还是“空无”:即一个最具纯洁表象的景观。提到景观,令人想到居伊?德波的经典表述,“资本不断累积到了某个程度即转化为形象”。被抽去实质内在的超市,暧昧不明,似乎暗示着这样一个悖论,无论是食品或图像,消费至关重要,但亦是毁灭性的。

徐震的《香格纳超市》以否定的态度挪用了经济策略。这家商店就像舞台一样,展演着以艺术、真与虚为角色变换的世界,或许其中更重要的是,东西方之间的较量。由于贸易扩张中的一些作为,例如因装运含有农药和违禁药物的食品而被拒入境的商船,中国最近已成为全球争议的核心国家。随着每一起出口食品和其他产品因质量问题而被曝光,“中国”这一特殊品牌,在西方看来越发可疑。因此,中国是否真的试图与美国企业抗衡而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呢?或者他们只是简单地以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所提出诱人却隐晦的“致富光荣”为准则行事。而这样的不确定性仍然使得《香格纳超市》将矛头指向西方的批评或是中国的标准。

这件作品提出了一系列耐人寻味的问题:再现的性质、所有权的形象,以及生产、流通与观众接受的过程。它涉及了作者身份、真实性、虚构与现实等观念。徐震将超市转换成一个批评游戏的对象和诙谐模仿价值交换体系的框架。他试图打破艺术与商品的辩证关系,而恰恰是以艺术商品的形式。事实上,这件作品的关键之处在于以商品出售的方式展示了像幽灵一样的“空无”。在巧妙隐射中国日益强大的同时,这一超市亦重新书写了商品和赝品的编码——物体将如何被转化为文化案例、如何被有效投资、以及如何被观众和消费者所认知。


徐震出生于1977年,现居住工作于的上海。其作品多次应邀参加国际重大展览及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的展览,包括第49届、第51届威尼斯双年展。最近的展览有:“PERFORMA07”,美国纽约(2007-11-30);“第10届国际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2007);“中国发电站:第二部分”,ASTRUP FEARNLEY 现代艺术馆,挪威奥斯陆,(2007);“中国发电站:第一部分”,伦敦 Battersea 发电站,英国伦敦(2006年);“移动中”,苹果艺术中心,荷兰阿姆斯特丹,(2006);中国当代-建筑、艺术和视觉文化, 荷兰摄影博物馆, 荷兰鹿特丹(2006),“十三: 今日中国影像”, PS1 当代艺术中心, 美国纽约(2006)。徐震的作品被英国泰特当代艺术馆和挪威的 ASTRUP FEARNLEY 现代艺术馆等收藏。

相关艺术家:
XU ZHEN 徐震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