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蚕语,人易:梁绍基的《元》(节选)

作者: 郑美玲 翻译: 郑美玲 2015

一个圆圈穿杂着十字镶在一个魔方框架里,数十个相异的魔方框架又和它连在一起。这些魔方表面多是不同的几何符号图形。有三块图面让白色洋纺丝帘半遮着,并裱上有些模糊拓迹的宣纸,在隐藏的柔光照射中,平衡了魔方钢筋建材支架的硬冷。少许个微亮的白色袖珍蛋体,看似颇有节奏的分置在这些抽象线型上:其实它们是干茧。如此,我们看到了一个艺术家精心创造的雕塑造型,其同时也借用了丝蚕昆虫天生的建筑才能。这个名为《易:魔方》(1988)的装置作品是梁绍基第一次使用蚕丝自然产物的实验。不久后,似触媒般,《易》进一步促成梁绍基开始创作他著名的《自然系列》(1989- )。与蚕结伴,循环不断, 持续了二十五年。这次他在香格纳的个展《元》,将呈现十件从《自然系列》选出的装置,录像新作。
       《元》是个诱人深思的观念展题。如艺术家所阐释,“元”意为“开始,原始,伊始之初”,又意为“基础,基本,基因,元素”。在古典文学里,“元”常与“园”通用,“含涅槃之意” 。如是,“元”即指涉着一些极端的生命时刻:譬如一个即时生命体的生辰,死日,和它可能转换成另一种生命状态的瞬间时机。从这视角看来,《易》可说是后来梁绍基丝蚕活媒系列作品的“元”。《易:魔方》被选中陈列在全球当代艺术史中极为重要的《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北京)里。如它所引指的典故《易经》一般,《易》重申其符号数字辩证的可能性,也似乎拥有预示未来的功效。这作品不仅预测了梁绍基个人将从静态纤维雕塑转向时间艺术,也估量到中国当代艺术史会经由他而产生的演变。梁绍基与活蚕合作为艺的创举,直接促成了中国当代“动物作品”的崛起 。
       由此次个展精彩的标题,灼灼预见梁绍基善于营造多重语境的特征。《元》,就像个多产易变的基因一般,可敏捷的与其他基因重组,创生更多引人入胜的观念联想。“元”唤起一串谐音字,每个字都加厚它原含概意,使此次个展的指意范围更广阔。把这些谐音表意字编织在一起,它们恰恰昭显了这个展览最核心的关系:一个人类艺术家与千数万代丝蚕昆虫的长期生命接触。
       《元》这展题,可粗译英文为 "The Core" (“核心”)。通常“核心”意为果子最内里的部分。举个例子:《雪藏》是数件会在展览陈列的雕塑装置作品。这系列包括一些紧紧被蚕丝缠绕的破古瓷瓶,干藤蔓,通讯器材,及其他各类常被不经意丢弃的日用品。在展中观赏《雪藏》,我们可能会赞叹艺术想像升华现实的不凡之能:一条附丝干枝,突变为白雪覆盖的自由隧道!但我们却见不着这作品的核心时刻:当一个艺术家把数代适应力特强的蚕儿,放置在对它们而言既是不便,甚至离奇的环境里,督促它们尽力生存,吐丝,产出异样的平面茧。
       如真有蚕道,什么是它的象征符号?我们的谐音字串圆满结束在“圆”:一个中国人偏爱的几何图像,它是“缘”的缩写,“蚕茧”的微变,“核心”的电报,“易”的儿歌,“元”的显迹。
       如果由于梁绍基的介入,丝蚕们学会了改变继承的语言,那么这位艺术家又学到了什么?他获得何种交换礼物?因为他是个人类,无法像他的昆虫伙伴一样,进行极端的身体艺术,从头到尾,彻底变形。但,从他丰富善变的《自然系列》看来,梁绍基显然学到了生物进化必经之途,时不时就褪换掉他用旧的艺术肌肤。

相关艺术家:
LIANG SHAOJI 梁绍基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