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陈维:Good Night
个展 昊美术馆,上海
日期: 03.27, 2021 - 06.11, 2021

参展艺术家: CHEN Wei 陈维

一张窄小的折叠床,床上覆满玻璃碎片,反射出一墙斑驳光影(《折叠床之光》,2009年)。

舍不得道“晚安”的少年陈维,总在夜半神游。

作为展览的引子,这墙闪烁的斑驳来自艺术家儿时的夜晚遐思,来自半寐半醒的状态,来自从结束走向开始的时间。那些白日无法恢复的闪念和思想,在清醒的夜晚接二连三地涌现。陈维说自己打小就不愿早睡,黑夜给了他另一种开放时间的现实。《折叠床之光》是艺术家从杭州搬到北京(2008年)之后创作的,那段搬迁后的间隙将他带回少时躺在折叠床上胡思乱想的时光。记忆中凌乱的图像碎片,逐渐重组出自成一格的世界。陈维喜欢在工作室里置景,拍摄这个以夜为幕的陆离世界——它与日常似有相仿,而又不羁于白日的喧嚣。

免于喧嚣,却难远离幽暗中的空乏。一个身着旧皮衣、面部匿于阴影中的身形(《无题(皮衣)》,2013年),幽居在半明半暗之中。肖像的人物形象被模糊甚或被抹去,是艺术家近年来表现“缺席的当代人”的一贯手法 [1] 。房间另一端的窗户连接着城市无休止的璀璨脉动(《新楼》,2016年)。去往北京的艺术家越窗而过,看到的是夜与雾映射出的另一种都市现实,一种北京的夜幕无法滤去的粗粝。

2013年,陈维启动了“新城”计划,《新楼》正是其中的作品,与之同步开启的还有以当代青年夜生活为引的“俱乐部”计划。艺术家由此将镜头逐渐转向周围的人和环境。在过去八年中,设想以“户外—室内”、“公开—地下”、“沉静—迷醉”等照应关系为线索展开的“城市”主题创作,在这两个计划中不断交错生长。

城市在现代化的推动下不知疲倦地新陈代谢——纵向上拔地而起,横向上四面出击。在空间物质的疾速消长之间,陈维的目光投向了现实照进愿景后出现的裂隙。“新城”计划正是对这些裂隙的回应——被撕扯开的工地金属护墙板,熠熠生辉地倒在人行道上(《铁皮》,2015年),积水的建筑深坑散落着玻璃渣,反射出来自夕阳或华灯的流光(《玻璃湖》,2016年),行人道地砖破损处裸露的地基,浮起炫目的金黄(《新露》,2017年)……那些未能等到理所应当的竣工的城市化残骸,在我们的记忆中还来不及存档就被刷新了。这些漂流而去的记忆留下的是杂陈的情绪,或者说“错失感” [2]。

陈维的工作就是不断捕捉、重访、截取和再造这些转瞬即逝的“城市场景”。“金属圆片”系列就是艺术家在这方面最早的尝试之一。该系列的首张作品创作于2011年,当时“新城”计划尚未萌发。曾风靡一时的许愿池——沉入池底的闪光硬币和喷水池中的无名雕塑这奇妙组合——在陈维的镜头下剥离了意识形态的时代意象,指向潜藏于中国城市的杂糅景观中那些落空的愿望和超支的未来。在影像中被滞留在过往公园一隅的许愿池,如今成了“新城”计划的注脚。艺术家用光的一道柔化滤镜介入城市的裂隙,这一视觉表达亦是对青年观看世界的隐喻。无论是在黑暗中光斑闪耀的“金属圆片”,还是在废墟中流光溢彩的“新城”,都是陈维用光的语气叙述着介于旧与新或新与更新之间的“悲剧性”之美。

忽明忽暗的光来自被翻修抛光过的华灯(《华灯#0907》,2019年),从塑料袋拼贴的临时窗户纸中(《万德福/窗花》,2017/2021年)透过。塑料袋上一个上下颠倒的“Wonderful”清晰可见。在北京历经数次工作室搬迁后的艺术家再次越窗而过,去往下一处落脚点。

现实中的人物频繁“离场”,而作品中的人物从隐匿走向了被彻底剔除——电视接收器顺着电线杆长成一树,泛着金属的光泽(《树》,2016年),而曾经的使用者,那些临时工房中的人早已离开;灯光笼罩下的车站,四散着各色的行李箱、打包盒等物件(《新站》,2020年),空白的站牌和不知所踪的人为这温馨氛围留下疑窦。离别的车站,是艺术家早期涉猎过的题材。迁往北京前,陈维创作过两幅名为《匿名车站》(2007年)的摄影,是关于一座废弃的环形车站的日与夜,也是艺术家首次尝试大型实景搭建。从当年充塞车站的物与人到人的完全离场,唯余物在空间中“表演”——车站在陈维的镜头下回归了“迎来送往”的天然属性。“离场”事件本身的悲剧色彩为车站永不停歇的“进站—离站”循环所稀释。在《大玻璃/24小时》(2021年)显眼的“24 Hours”霓虹灯下,夜晚的城市继续着自身的新陈代谢。

头戴山寨鸭舌帽的青年,低头盯着手机窗口跳出的信息(《Mike》,2016年)——“今晚去哪儿?”

多块故障的 LED 广告屏像都市的楼宇,阵列般排布,循环播放着这句潜入夜的问话(《故障(今晚去哪儿)》,2018年)。经由艺术家编辑的断续图像和文字呈现为奇特的抽象光影,这些满是错漏的信息在屏幕上永恒流动。不同于盘踞城市夜间的那些夸张而生硬的广告语,“Where are you going tonight?”并未言及快乐的获取,而是把人置于不确定之中。展厅内夜幕低垂,伴着这句属于城市的惯常问候,艺术家又一次越窗而过——这不经意的一句轻声叩问,对着手机窗口,每个夜行人默然思量。

注释:
[1] 陈维在《无题(皮衣)》作品自述中提及。
[2] "错失感"(déjà disparu)由阿巴斯(Ackbar Abbas)在1994年发布于《Discourse》(Spring 1994, Vol. 16, No. 3)上的文章“The New Hong Kong Cinema and the ‘Déjà Disparu’”中谈及,并收录于1997年出版的重要作品《香港:文化与消失的政治》一书中。阿巴斯将"错失感"定义为:"新奇特別的感觉已经不在,我们所剩下的只有一堆陈词滥调,或者是一堆从未有过的回忆"。参见 Ackbar Abbas. Hong Kong: Culture and the Politics of Disappearanc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1997, p.25. 陈维对“新城”计划进行创作自述时,借用了该概念。

显示更多

More Pictures:

媒体报道:

陈维:此夜良辰不可去 | 在艺

展览中的作品 :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