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冷硬边与热观念 , 对一种绘画发展趋势的研究展
群展 岭南美术馆,东莞
日期: 07.13, 2018 - 08.12, 2018

参展艺术家: WEI Guangqing 魏光庆 | 

策展人:杨小彦 叶向明

学术主持:胡斌

主办单位:岭南美术馆

承办单位:岭南画院

支持单位: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时间:2018年7月13日—8月12日

开幕式时间:7月13日下午3:30

研讨会时间:7月13日下午4:30

参展艺术家:杨国辛、顾雄、李邦耀、袁晓舫、魏光庆、叶向明、郭晋、钟飙、汪凌、韩建宇、毕蓉蓉、黄一山、马文婷、曾曦、周霞美、袁泽强、彭杜、郑梓程、李冠廷

前言

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不仅提出了“地球村”这一概念,而且,就与人的互动方式,他还预言了未来媒介发展的可能分类,提出“热媒介”与“冷媒介”,用以区别不同交流模式和信息分享模式的差别。在这里,“热”与“冷”的意义在于人的介入程度与方式!“冷媒介”必须在人的介入中才能完成其信息的整合,而“热媒介”自身就具有信息的主体性。当然,此后媒介的发展,并没有沿着麦克卢汉的预测,媒介本身的活跃性,往往超出人的掌控,而呈现出一种自由的状态!

似乎,从上述分析来看,传统的绘画无论如何都属于具有自身主体性的“热媒介”,但是,艺术家在“热媒介”的意愿下,却尝试把一种观念嵌进这一媒介当中,从而降低其中的热度。

借用麦克卢汉机智的分类,观察三十年来发生在中国当代艺术现场的一种独特现象,那就是针对绘画性所发生的否定性追求,去除空间描绘的深度,以及轮廓虚实的习惯性处理,通过对物的冷峻刻画,把观赏变为思考,从而激活观念本身,使观念成为物之存在的隐喻,用以突破视觉之藩篱,让思考成为常态。

东莞位于珠江东岸,是“大湾区”的核心地带,过去四十年来一直走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得风气之先的最重要引领者,这不仅有力地证明了东莞的重要性,而且使东莞在全球化的大格局中成为一个耀眼的存在,使东莞文化日益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的鲜明色彩。基于此,岭南美术馆作为东莞最重要的展览平台,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具有全国意义、同时努力介入艺术创作前沿发展的专业场所,有力地提升东莞独一的地方价值。以一个地区之力举办“热观念和冷硬边”这样一个全国性的展览,就是此一坚持的最新证明。

热观念和冷硬边的意义还在于,艺术家试图改变介入世界的发生模式,探讨物之时代观念实践的可能路径,并通过他们的创作,使作品也成为物之一部分,来为可能的解构寻找立足的平台。

——杨小彦(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




关于“硬边”的回响

提到“硬边”,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二战后美国的“硬边绘画”,一种以边缘清晰的平涂大色块构成画面的抽象艺术。一方面它推进了现代艺术平面化演进的逻辑;另一方面,这样的画面因为没有图形与背景之分,从而成为了浮在墙面的物,延伸出绘画之物与场域之间新的关系。

而我们这里所说的硬边,并不局限于美国式的硬边艺术,而是指硬边这样一种方式在中国绘画当中的延伸以及所形成的各种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于受西风影响的中国油画而言,在那些带有油彩特性抑或笔触意味的绘画性方面多有用力,而清晰的边缘和平涂的色块的方法带来的是什么呢?

我们看到原属于“湖北波普”方阵的艺术家们,如杨国辛、李邦耀、魏光庆、袁晓舫等,他们以平涂的方式挪用政治或文化图像,当然,后来他们各自有了新的变化,比如延伸到图案化或广告化的消费品和家居生活图景描绘以及新媒介创作等。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的顾雄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移民加拿大,他以多媒介的表现方式对加拿大华人历史以及当代境遇给予了关注,他的绘画则不少以繁复的图谱化方式表现流行文化符号。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的叶向明以不同的基调和貌似抽象的图案组织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与自然的梦幻形象,以此抵达某种心灵的幽深之地。

这种图谱化的做法,在年轻艺术家那里也得到体现。但我觉得,他们不像这些前辈艺术家那样还带着以平面化的图像来颠覆既有的绘画体系的革命意义,因为他们本身就置身于这样的图像世界里,相较而言,他们所运用的图像要更贴近现在青年亚文化一些。比如郑梓程的作品将社会现实事件中的元素与虚设的空间、人物错置在一起,透示出暧昧不明的寓意;彭杜以电影分镜头式的取景方式来捕捉那些纠缠不清的爱欲冲突和心理关联;李冠廷的图式中充满了青年娱乐的动势和电子媒介的视觉因素;周霞美以被置于冷峻的条框空间中的动物来隐喻受控的社会人群心理。

四川美术学院郭晋和钟飙的作品则具有魔幻的意象,大部分形象处于朦胧和流动当中,而部分清晰的光斑或界面的出现则加深了这种魔幻,透示出对于自身处境抑或世界图景的观照。

硬边艺术通常被视为现代主义的抽象范围中的“冷艺术”,这种“冷”体现在汪凌、黄一山、韩建宇的图像中则更多的是“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视角。汪凌以超写实的手法刻画那些神情木然的青年人头像;黄一山将物件、人与动物一律变为惯常操作中的“试验品”,以极其冷漠的方式来呈现一个程序化的世界;韩建宇执着于描绘最了无生意的绿色景观,错置以细小的人物和构件,透示出为平静表象所遮掩的某种历史的抑或现实的困境。

还有些艺术家关于硬边的使用所呈现的是碎片化的集合和再造,以及体系化的转换,比如毕蓉蓉、马文婷、曾曦、袁泽强。毕蓉蓉将各种记忆和周遭所见的碎片集合起来予以重建和再造,由此衍生出装置、行为等多维形式,并整合进新的空间之中,产生多歧而富有开放性的对话。马文婷近期的作品在绘画的形式、材料以及由此衍生的相关构件之间形成了一种隐在的、奇特的互动。曾曦将多番改造的镜面视为第二“视网膜”,以此提醒我们思考,所谓现实的世界、所见的世界以及意识中的世界的关系。袁泽强合成和篡改了许多随手得来的图片,在某种规整化的设计中发掘弃落的凝固景象。

此次展览以“热观念与冷硬边”为题,集合了以上19位艺术家。如果对应传播学家麦克卢汉的概念,“冷硬边”因为视角和形式的冷峻,所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指向不明,所以需要调动多种感官和想象力。故而,“冷硬边”所对应的便是“热观念”,正因为形象和形式本身的“冷”,使得语义和系统的生成变得活跃和多歧;而也正因为作品本身的“低限度”状态,使得观众的心理参与变得更加热烈。我想,这个展览的意义或许就在于,以“硬边”作为视角来串连起一条关于中国当代绘画某些现象的新线索。

——胡斌(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艺术管理学系教授)

显示更多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