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丁乙:十示 | HOW 变量的活力
2022-01-08 17:02

丁乙1962 年生于上海,现工作、生活于上海。1983 年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学校,1990 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丁乙的创作领域包括绘画、雕塑、空间装置和建筑。

丁乙的作品在全球不同机构和画廊广泛展出,包括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9)、美国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2018-2019);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美国纽约,2017-2018);德国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2017);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5);德国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等地美术馆联合群展(2015);意大利罗马MAXXI 博物馆(2011);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2010);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07);瑞士伯尔尼、德国汉堡、西班牙巴塞罗那等地美术馆巡展(2005-2009);德国柏林汉堡火车站当代美术馆(2001)等。大型国际双年展包括第45 届威尼斯双年展(1993) 、第1 届亚太三年展(1993)、第11届悉尼双年展(1998)、第1届横滨三年展(2001)、第6 届上海双年展(2006)、第7届深圳雕塑双年展(2012)、第7届釜山双年展(2016)。
近期在国内外多家机构举办个展,包括Rüdiger Schöttle画廊(慕尼黑,2019),广东美术馆(广州,2018),香格纳画廊(上海,2018/新加坡 2015),西安美术馆(西安,2017),泰勒画廊(伦敦/纽约,2017),湖北美术馆(武汉,2016),龙美术馆西岸馆(上海,2015),Karsten Greve 画廊(巴黎,2014&2019/圣莫里茨,2012/科隆,2008),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2011), 博洛尼亚当代美术馆(博洛尼亚,2008),Ikon 美术馆(伯明翰,2005)等。


“我之所以选择“十示”,恰恰是因为它是一种符号,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含义……我希望人们可以聚焦在绘画的色彩上、线条上和画面的结构上,而不是画面所隐含的意义。只有当人们忽略了所谓的意义,他们才能更加开放地接受艺术带来的新感觉。”(艺术家自述)



从 1980 年代后期开始,丁乙将视觉符号“十”字以及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


丁乙的“十示”,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理性的“十”,而是具有千变万化的超现实的转化,或者说他是将人生的纠缠交织化作一片片有序的格子,并编码合成在他的“十示”之中,潜隐出时代的气息和所谓新时代勃勃生机背后的暗影,聚焦的则是生存环境所导致的冷漠、单调和缺乏个性,特别指涉出现代主义所带来的视觉上的不毛,进一步延展出他对现代生活无机品质的质疑。




30年前,丁乙的画面出现了“十”字,而且他反复强调:“十”字没有任何象征,也没有任何意义,就是一个纯粹的符号。再往后,他在“十”的上面又添加了“X”,使原本简单的“十”字不再单薄而成为一个“米”,于是,符号变得稳定、丰富而饱满。“十示”以一种符号化的抽象语言表达构成了艺术家个人的视觉叙述逻辑,这一语言符号不仅凝聚了丁乙对当代社会和艺术创作的切身体验,更在图示的背后蕴寓了他对创作题材、形式、媒介和语言的精密剖析及大胆实验。
  


作品色彩有些丰富,有些简单。有些是在未做底的画布上,有些在木板上。有一个带嘲讽意味的系列是画在传统格子布上,包括博柏利经典格子图案,尽管传统族群符号、社会结构与成品布之间的联系也值得注意。


一方面不断尝试单色、淡色、荧光色等色彩的千变万化,同时对布面丙烯、格子呢、纸上粉笔、木炭、彩色铅笔等媒材和介质进行深入浅出的斟酌和把玩。



其中木板作品运用了突破性的技法,画面的黑色表层之下是厚重的彩色基底,随后在表面进行绘画和雕刻,涂层下细微又鲜亮的色彩伴随雕刻的笔触逐渐显露,画面因此有了丰富的肌理。运用多重技艺刻划出的线条厚薄、深浅不一,线条与线条之间张弛有度,从这个角度而言作品暗含着书法的神韵。刻线在消解颜料、木板等绘画材质的同时透露出暗藏其下的层层色彩和木质,作品因此更值得玩味。



作品《信息时代》通过抽象的发散造型表达信息社会“万象齐聚”的意象。雕塑浓缩了多重隐喻,城市建筑体集聚的中心概念和城市延伸,发展。作为信息时代的速度与交流概念和传递的能量以及信息流、人流、物流等相互交叉。可延伸的形态联想包括:中国传统榫卯构造物、信息暴炸、新神话等。雕塑以增长、力量、扩展、辐射、传递、交流为关键词,展开多义性的形式阐释。围绕反映“信息时代”这一世界化的命题,对人、对城市生活影响与关联,并以雕塑为载体激发人的视觉兴奋和联想潜能。


《公共雕塑“十示如意”》的形象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如意、云纹、玄机等表意符号,通过对符号表意特征的研究以及艺术家个人化“十字”符号语言的嵌入,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图形元素的源流以及当代语境中新的转化、延伸、发展、更新的可能性。


对传统符号重新注释的过程,本身包涵着新的角度的再现逻辑;当象征符号被放大、被变异、被重新创造,以往的经验和历史线索可能被阻断,当传统中这些微小器型一旦被放大至几十倍时文化记忆和意义指向都会面临更多的挑战。



装置作品《飞来石》以举重若轻的方式将自然界中的山石景观引入美术馆室内空间。这些飞来石展示着自然力量的不可预示和戏剧化的现实存在。观者通过远观、近察,视点位移——平视、仰视、俯视——来体验现场作品中包含的星际陨石,煤炭、沙尘暴、园林山石叠造以及传统文人对叠石、赏石、玩石意趣等多重性的释义。作品意在探讨自然模拟与艺术作品之间的边界,以及对象不确定性导致的阐释系统呈现的变异。


《柱》是丁乙2014年创作的雕塑,同作品《飞来石》一样,灵感源于中国传统的园林景观,如同以“皱、漏、瘦、透”为美的太湖石,作品充分利用几何化的透视效果,制造出光影交错抽象景观,直立式的石砌造型又令人联想到高塔,是丁乙艺术语言高度凝练的“形式之塔”。


作品《阁架》展现了艺术家的日常场景。正如艺术家自述,“对我来说,是无用的、也是被反射的对象。在这样一个空间,周边的光影、行走的人,包括背景的绘画,都对它有所反射;同样,它也反射给这样的空间,它们之间是一个有关联的雕塑作品的状态。这样可以不断地去演绎的一个立体的雕塑。”

-----

相关艺术家: DING YI 丁乙

相关展览:

变量的活力 10.01, 2020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