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云根之木,孰重孰轻?

作者: 梁绍基 2020

我的工作室坐落于浙东山区天台县,推窗即看见云雾缭绕神秀的群峦。天台山是佛宗道源之地,中国佛教天台宗和南方道教皆发祥于此。天台自古便有“唐诗之路”的美誉,令无数诗人神往,李白亦有诗云:“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在天台山工作室养蚕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蚕所吐的圈圈丝迹似云弥漫的形态,遂感悟到云是自然、生命、历史的呼吸,是一种变幻万端永恒的运动。于是,“云”便成为了我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以与自然互动为特征、以时间和生命为核心而创作的“自然系列”中重要的课题。如《云镜》、《补天》、《雲上云》等作品,继之创作《沉云》。

在以“隐逸”著称的天台文化氛围中,我识得了“云根”。一开中国泼墨山水画先河、彪炳画史的唐代隐士项容和王墨(亦称王默),就是天台居士。我以为中国古代山水画论中谓之的“云根”,不仅言指“深山云起之处”和游僧栖居休顿之所,也指及凝天地生生不息之气的山、水、木、石,为骨为根,气生韵动。静态的、重的、物质密度高的木石也因此实现了重与轻的转换,营造了“势”——飘逸、自由、轮回的“场”。“云根”中的“根”有着“归一”、“始源”之意,而在“根”字前冠“云”,则为静中偶动,“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面对新的历史状况,中国的文化思想也随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检测。十几年前,我在浙江最大的自然村——天台水南村口,发现了一棵标志性的参天古木的残骸。这块唐贞年间的香樟树的残片在农村城市化的运动中被无情地解构,遗落在竹丛,风木含悲,激发起我深深的沉思。从盘根错节的根和苍劲健拔的枝中,我读到历史的博大和苍茫、悲凉……于是,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渐渐萦绕心间,决计去追寻那株千年古香樟木散落在四处的踪影,使之重新集结组合起来。

从早期运用蚕与铁等工业金属材料进行创作,到如今用作为历史遗留物的古木,其中的变化映射着我对社会变革的关注。在上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中西方文化融合冲撞,中国社会由后农耕文明和前工业文明迈步现代文化之际,人们的困惑和焦灼感驱使我将蚕放在金属材料(铁刺和工业生产残剩物)进行制作,于二者交锋中彰显生命的意志和窥探生命的异化现象。时下,面对全球化激荡着另一种狂躁——信仰失落,纸醉金迷,历史虚无,人类妄为地践踏自然,促使我从新的视角去认知和探索“蚕道”。

于是,易于时间中磨损、铭刻着历史斑斑记忆的古木为我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在漫长岁月中四处找寻散落的古香樟木残片,经过十几年的构思、创作、制作,最终完成《沉云》。由于蚕在不同生物钟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吐丝造型行为,我经过研究和熟悉把握蚕性,利用其对光、湿度和气味的敏觉,因势利导去实现作品的构思方案。完成每块《沉云》都需要经过3-5次蚕期,为了观察并与蚕互动,常常通宵达旦。

在澳洲展出的三块残片,曾陆续从两万多条蚕中优选出健壮的蚕,在其上吐丝缠裹。蚕吐出的蚕丝中含有大量丝蛋白,一种滋养生命的氨基酸。当蚕丝覆盖着古木残骸,生命之元渗入其中,岂不是抚伤、慰藉、自我救赎和催生的生命仪式么?这一片片流逝的“沉云”,一片片举重若轻又冉冉而升的白云,是存在和存在者当下显像。


梁绍基
2020年1月11日

相关艺术家:
LIANG SHAOJI 梁绍基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