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关于《浪》

2010

简介


与他娓娓道来、摄人心魄的电影风格一样,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的装置作品同样充满创造性和冲击力,令人折服。游走于电影和艺术创作两个不同的世界,朱利安显得如此潇洒自若、游刃有余,富有原创性的概念与表达让朱利安始终在当代艺术领域保持着独到的位置。


《浪》

艾萨克·朱利安的新作《浪》(Ten Thousand Waves)将镜头对准在异国他乡辛苦打拼、追逐理想的劳工群体,探讨人类为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而甘心冒险的欲望。严谨的实验精神与清新的艺术视角完美结合,成就了朱利安对于中国流动打工人口的一份独特而耐人寻味的调研,透过纷繁与喧哗的表象,让观众对于他们在国内国外的漫漫迁移之途有了更痛切的了解。
《浪》以散文电影般行云流水的空灵风格结合了发生在不同地点的或真实或虚构的故事,将中国历史、传说以及山水景致融入其中,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诗意冥想。作品的一大核心理念在于将多屏场景湮没于虚幻,而与此同时,一段三屏叙事作品则逐渐占据整个屏幕,通过多角度叙事让影片达到声与影的巅峰,以此寓意中国和世界范围内的种种巨变。
《浪》巧妙地将丰富的想法、深切的观察和多元的故事编织在一起,从个人的旅程直到我们共同面对的全球化状况,营造了一个围绕生命价值而展开的复杂而华丽的评述。

朱利安此前也曾对地域在文化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影响进行过探究——通过将反差强烈的两个地域的平行并置,增强冲突感与对比色彩。这一特点在以其首个登陆北极的黑人探险家为主角的《真实的北极》(True North)和在西非布基纳法索拍摄的《幻影非洲》(Fant?me Afrique)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随后的新作则显示出与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特质,可谓是朱利安艺术实践中一次概念性的跨越。他在更广阔的国际化范围内对人口的迁徙与错置进行了探究:正因如此,2004年发生在英格兰西北部莫克姆湾的23名中国非法移民拾贝工人溺水身亡惨案进入了他的视线和镜头。


这些作品可以看作是朱利安对于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的游子状态的视觉化思考与呈现:人们如何又为何前赴后继、踏上一段段似乎没有终点的旅程,只为寻找个人的涅磐与重生?此番在新片《浪》中,朱利安尝试以一种全新的手法诠释这一主题,表现远渡重洋来到英国追求更美好生活的中国劳工的迁徙之旅。这一段不寻常的旅程,承载了憧憬与希望,也充满艰难险阻,并最终悲剧收场。

在作品的构思与筹备期间,朱利安不仅在英国开展调研,更是亲自来到中国,与中国专家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并通过各种渠道尽可能多地了解媒体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朱利安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歌意象,并将之融入作品之中。莫克姆湾惨剧中罹难的拾贝工人多来自福建省,朱利安巧妙地用这些诗歌意象来呈现福建地区的民风民俗以及中国传统价值理念和现代价值理念的碰撞。


《夷山岛的故事》(The Story of Yishan Island)讲述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迷失航向处境危险的渔夫的故事。主人公“神女”指引渔夫们来到安全地带,并一路庇护他们重返家园。神话般的寓言式开篇与宏大的诗意叙事交织在一起,巧妙地演绎出令朱利安为之深深着迷的主题。莫克姆湾拾贝工人与《夷山岛的故事》都与福建有着不解的渊源,中国寓言故事与21世纪中国移民劳工为求生存而在英格兰遭受的悲惨境遇之间以一种出人意表而又震慑心魄的方式联系在了一起。


围绕着死亡、精神位移、以及“鬼魂”与“失落的灵魂”之间独特中国式联系的思考,上海的昨天和今天也在镜头中娓娓道来,象征着向现代、富裕和远大志向迈进、并带动了全球发展的中国速度。与寓言中“神女”相呼应,一个如梦似幻般空灵的主人公带领着我们在上海电影制片厂穿行于上海的电影世界,走过老上海和新上海的大街小巷,一个理想与幻境的缔造者,充实着中国欲望与雄心。

历时三年,朱利安将自己的所思所闻所见融会贯通,呈现出一部意象丰富而余韵悠长的诗意作品。“水”在影片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不论在《夷山岛的故事》中还是在约克郡充满危险的沙洲上,只有对于当地的深入了解与认识才是平安的保障。三峡大坝的建造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处,大水席卷之势犹如莫克姆湾急涨的潮水。《夷山岛的故事》中那条水龙在势不可挡的漩涡里显得如此威猛而具象。
地点的选择进一步凸显了作品的主旨:外滩,不仅是一片繁华喧闹游乐场,也是繁忙的港口和经济腾飞的温床,“水”在这里曾经扮演了侵略与战争领路人的角色。水之于人类有警示的作用,提醒我们对于金钱和权势的追求会让我们付出高昂的生态和人文代价。也正因如此,朱利安将作品命名为《浪》。

新作展现出与朱利安以往作品截然不同的风格与思考,对叙事的运用和处理进行了全新的大胆探索。《浪》可以说是一部实验性叙事作品,由导演、编剧和故事板艺术家联袂完成。朱利安首次在现场表演中融入动画,显示了他对于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界限的不断探索与挑战。
多位中外重量级作家和诗人参与了作品文字部分的创作,共同谱写了一段段慑人心魄的诗意篇章。


为了缅怀在2004年莫克姆湾罹难的23位中国拾贝工人,朱利安邀请诗人王屏创作了组诗《纸船》。由王屏本人亲自朗诵的这组新诗以道白和歌曲的形式出现在影片中。影片原创音乐由音乐家Jah Wobble和中国古典乐团共同完成。关于莫克姆湾惨剧的警方影像资料也被收录在影片中,令人不寒而栗的凄惨画面仿佛让人再次回到那一年的英格兰北部海岸,心中充满悲戕和凄凉。
朱利安曾与《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一书的作者Martin Jacques进行过探讨,请教自毛泽东时代结束以来中国人口政治迁徙之旅的详细情况,以便进一步了解移民的心态和动因、劳工阶级目前在中国的工作生存状况和地位、以及经济新贵的崛起等。
艺术家、策展人兼艺术研究员Jacqueline Hoang Nguyen为此次作品的创作和摄制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她曾荣获瑞典艺术研究与发展奖(2007)、Swing Space驻地艺术家奖、纽约曼哈顿下城艺术协会制片基金和北欧当代艺术中心大奖等。
制片协调黄帆曾参与《杀死比尔》、《追风筝的人》、《熊猫:中国历险记》和《喜马拉雅壮丽之旅》等影片的制作,并多次与中国国内和好莱坞大型工作室进行过合作,拥有丰富的国际化制片经验。


《夷山岛的故事》

《夷山岛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妈祖的传说。作为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妈祖在海峡两岸均拥有极大的影响力。经考证,历史上妈祖曾确有其人。最早提及妈祖的文献可追溯到宋朝。相传妈祖原名林默(一说林默娘),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因生弥月不闻啼声,故曰默。

如今,不仅福建、广东、台湾等地、甚至可以说只要有来自这些省份的华人居住的地方,就有祭拜女神妈祖的祠庙。澳门,原名妈交,即澳门妈祖阁的意思。澳门妈祖阁建于15世纪,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台湾岛北部的马祖岛也以妈祖命名。位于北港的妈祖庙在台湾岛内最富盛名,前来朝拜者络绎不绝。而位于妈祖故乡福建莆田的妈祖庙则一直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朝圣中心。










《民间文学卷》,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0,P19-20


相关作品:
IJU015- 浪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