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马啸鸿对话丁乙

四月,2015

对谈地点 丁乙虹桥工作室

马啸鸿:你的新作品用了类似漆器的技法,在木板上用颜料做很多层基底,这是怎么想到的?用这种方式绘画感觉如何?
丁乙:我从来没有研究过漆器,我也没有把作品跟漆器相关连。在我的创作历程里,始终希望拓宽绘画原有的因素,把不同领域的东西纳入到其中,包括早期精确的概念,就是把设计所强调的工整与绘画结合,后来在材料方面尝试过把成品花格织物引入到绘画的基底里。近期的作品,我仅仅是想到在木刻和绘画之间建立起某种绘画性的联系,而不仅仅是创作木板画。所以新作品会有不同颜色、多层次的基底,藏在表面之下的色彩会在刻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显露出来。

马啸鸿:你这批作品的肌理非常的丰富,有刀刻的手法,又可以在黑色表层上看到很宽的刷子的笔触。
丁乙:新作品的创作方式强调绘画性,比较感性。虽然整个系列都是采用相似的手法,但每一张画都力图阐述有关绘画性的个性化探索,有的非常平面,有的富有空间感,有的具有明显的结构,有的是平展的过程;虽然从整体而言,这批作品只有偏红和偏蓝绿两种色彩方向,但是从对画面的把控来说,同一个方向里面包含有不同颜色组合的方式。

马啸鸿:你新作品的技法融合了绘画、书法、木刻等等,那到底还是不是绘画?
丁乙:当然是绘画,这批作品的材料会这样注明:木板,绘画。

马啸鸿:也许可以看作是雕刻?
丁乙:实际上雕刻的概念是建立在立体或是半立体的基础上的,后者我们又称之为浮雕。而这批作品,只有凹没有凸,所以很难说它是雕塑。

马啸鸿:你的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所有作品都是自己单独完成的。
丁乙:这个不是问题。

马啸鸿:是的,这是我的阐述。这半年里你需要同时顾及三个工作室,会有困扰吗?
丁乙:有点困难。去莫干山路的游客越来越多,所以考虑只用其余两个地方。虹桥工作室远离市,人少又很安静,能保证比较完整的工作时间,我比较满意在这里的进度,并且在这里可以明确地感受到画与展厅之间的关系。滨江那边会是我未来主要的工作室,闹中取静,艺术生态可能会更好。

马啸鸿:龙美术馆的空间有没有对作品创作产生影响?
丁乙:龙美术馆最有挑战性的空间是进门以后这个非常高又大体量的大厅,作品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去控制它,如何跟它有互动、对话,因此我着手做这样一系列大作品。当然我不敢断言以木板作为材料是否受到了美术馆的水泥墙的影响,不过水泥墙面太刚性,我也必须用比较强的材料才能跟它抗衡。

马啸鸿:画廊墙壁一般都是白色的,而龙美术馆的水泥墙面却是灰色,这点有没有对你的作品产生影响?
丁乙:没有太大的影响。我意识到想要控制这个大展厅只能是非常鲜艳,或者非常简洁的色彩,恰好我绘画的颜色从三年前开始从前者转向了后者,新作品依旧延续着这个方向,并且以沉稳有力的黑色作为新作品的基调,所以和水泥墙的灰色并无冲突。

马啸鸿:龙美术馆的空间给人非常后工业的感觉,我个人觉得这个环境适合你的作品,不知道你自己怎么想?
丁乙:展厅的确很有特点,除了主展厅,其他面积比较小的都由长廊相互连接。建筑本身有一些网格状的外部结构,里面是玻璃,把外面的环境引入到了馆里,所以在意象上,我的作品是比较容易和这种环境对话的。虽然我是一个抽象艺术家,但是近些年我开始关注上海的城市发展,这样一种方向可能和透过美术馆看到的所谓的上海有一些潜在的联系。

马啸鸿:当你面对这样一个大型展览,并且当它给你的创作设定了期限,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压力。同时,我们以“何所示”作为展览的标题,那么你自己有没有思考过创造出来的究竟是什么?
丁乙:实际上我并没有想太多,这半年里我最主要的工作是让自己真正沉浸在创作里面,然后使得这些作品能够表达我对艺术最新的感受和思考。我想在这批作品中塑造某种正在萌发的力量,而不是已经发散出去的。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我和画面之间一直有着紧密联系,始终保持兴奋感,这是一种在刚开始无法预想到结果的探索,画作本身不断在变化,即使完成以后再观看它也会有新思考,结点又是个新起点。另一方面,作品所呈现的东西也会随着观者的距离变化而变化,所以固定这种变化的过程十分神秘。

马啸鸿:要是观众知道你在画了三十年“十字”之后仍旧能每时每刻保持兴奋一定会很高兴。你之前跟肖恩·斯库利(Sean Scully)有过一个对谈,如今你和他又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在国内举办个展,对此你有什么想法?
丁乙:我觉得肖恩·斯库利是我上一代艺术家的样本,让我看到了这样一个艺术家的整个历程,但时代在变,世界在变,所以他不是唯一的榜样。

马啸鸿:这一批新的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很多观看性的因素,包括空间的深度和关系,对于观者来说像是视觉的旅行,眼睛在整个画面上不停寻找连结,格子在观看的过程中会变成一种材料,有时候又是非材料的,不断在这样变化着,我想这可能是最明显的角度。那么除了空间以外是不是可以从时间的角度来看这批作品,比方说一张小画可能花费了一上午的时间,所以是一个上午感觉的作品,再比如大作品中也包含了你一个月的时间。你是否认为作品在对空间的探索之外,是否也是对于时间的记录?
丁乙:如果狭义地将时间定义为创作的时间,一般艺术家都会忽略不计。作品总是有一个最终完成的标准,比如达到何种密度,所以一件作品花费了4小时还是16小时,对我来说是一样的。个展对于创作进度有一定限制,必须加快进度,用更多的时间来工作,比如每天工作15小时,而这次创作的大幅绘画又非常耗时,有可能需要两个月完成一幅。一段时间内的持续创作会给作品带来的连贯性,也会产生许多片段的连接。

马啸鸿:请你为龙美术馆个展的观众提几点建议或是指引。
丁乙:提建议比较困难,观众很不容易控制,因为他们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当然还有一些客观的因素,比如几个展览同时开幕,就会有习惯性赶场的观众群。场地限制是另外一个因素,展馆不多的时候观众都会集中去那几个地方,而现在美术馆越来越多,被艺术吸引过来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我希望这些群体也能成为我的观众。

相关艺术家:
DING YI 丁乙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