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走进“十”字星系,艺术家丁乙:下一个阶段或许是“内视” | 福布斯
2023-10-19 12:44

夏日的雨后,云开雾散,艳阳复照,鸟语蝉鸣,大自然的美妙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而艺术,也成为最能激发和唤醒夏日多巴胺的永动力。

作为上海城市的“艺术顶流”地标,西岸成为了当下都市人心中的“诗与远方”。著名艺术家丁乙的工作室就隐匿于此,工作室的入口并不显眼。但当你打开入口的一扇铁门的那一刻,一定会被眼前的空间和高高挂起的作品所震慑,仿佛闯进了一个“十”字星系,熠熠发光。

图片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摄影:车皓楠

工作室的作品都以“十示”系列为主,一些作品的创作距今已有二三十年,有一些作品则正在创作中的,尚未完成。平均每幅都有一米到三米见方的大小,走进仔细端倪,所有的符号在限定的格子中绽放光芒,通过点、线、面的延伸,也传递着艺术家面对时代变化的繁杂情绪。

作为中国抽象派绘画的先锋、中国抽象艺术领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从80年代后期开始,丁乙就以“十”字及其变体“X”为主要的视觉符号,打造了一个拥有他个人独特符号和语言的艺术宇宙。

丁乙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十示”,吸引了包括爱马仕、路易威登等国际知名品牌与他合作。他曾与路易威登联合打造了旅行硬箱,用来盛放雪茄与鸡尾酒,十字图案与Monogram图案组合,浑然天成。此外,他还成为首位受爱马仕之邀为丝巾进行设计的中国艺术家,以中国韵律“rhythm of China”为名,通过抽象的方式,提炼了中国当代生活中的种种矛盾: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欲望与理想、虚夸与严谨、混乱与次序、喧哗与理性,站在俯视的角度构成了绵延不断的、象征中国发展的节奏。

近日,丁乙将他的作品《十示2021-21》带到由明珠美术馆举办的《重返自然》展览上,这件作品采用对角构图,中部荧光黄色赋予画面斜向交错的动态;背景的黑绿色调营造出一种深邃的、层次丰富的空间感。整个画面具有一种抽象的 “光感”、速度感,是以绘画表达精神性力量的一种尝试。丁乙的画作往往蕴含着各种信息,他以独特的视角,诠释着自己关于“自然”的某种思辨。

现代意义下的自然

“艺术与自然”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在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有太多来自大自然的灵感,这些灵感或纯真、或浪漫、或生机盎然、或赏心悦目、或妙趣横生,但却能引发了我们的无限遐想和共鸣。

图片
丁乙《十示 2021-21》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240 x 240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在丁乙眼中,自然是沙漠、戈壁,草原、雪山……真正的自然,是自然天成的,它就存在于那里,没有人为的再次塑造。“然而,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自然’,已经不是我刚才提到的自然景色,也并非中国传统文人绘画笔下所描绘的自然。如今的‘自然’拥有了现代背景下的、更大的纬度。由于城市化的进程,我们常常在城市中塑造自然,比如我们生活中用的很多鲜花,它是由各种材料制成;又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城市绿化带,到了晚上,就会绽放绿色的耀眼光芒,这是我们在努力塑造自然、装饰自然的意图。因为城市化进程,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所以要在城市中塑造某种和自然相关的景观。”丁乙分享说。

身为一位当代艺术家,丁乙始终通过艺术去探讨着时代更迭、社会与生态变化中的各种现象、各种矛盾。这种思考往往延伸到关于人类、文明、历史等议题,在这些主题下,通过艺术所具有的交流的力量,激发观众对问题的思考和启示。

图片​
丁乙《十示 2021-21》椴木板上综合媒介 240 x 240cm
明珠美术馆《重返自然》展览现场

“当我们去描绘‘自然’的时候,我们不会再像巴比松画派一样去表达写实的自然,毕竟今天的乡间已经离开我们很遥远了。所以,关于‘自然’,艺术家们更希望去引发大家的思考。”在丁乙看来,这或许就是《重返自然》这个展览的意义所在——让大家有机会重新审视现代社会、现代意义下的自然。

光的主观视角

在此次参展的《十示2021-21》作品中,丁乙使用了荧光绿色,这种新型颜料也是工业发展后的产物。乍看之下,被十字符号完全覆盖的表面看起来就像是二维的、电脑生成的印刷品、缝合物或彩色屏幕。他希望借助荧光色,去表达被工业社会迅猛发展所裹挟的都市,加上以白色塑造形的边缘,仿佛发光体一般地振动闪烁着,让作品充满运动感,而非静止状态。

图片
丁乙《十示 2009-8》成品布面丙烯 210 x 300 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丁乙是最早一批使用荧光颜料来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他擅用荧光色调或闪光颜料,这一用就是十二年。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夜已不再黑暗寂静,而是灯光璀璨,不眠不休。对丁乙来说,这些景象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需要用相应的强烈语言来记述这一现状。在他眼中,荧光色是最适合表达城市化进程的颜色。这种颜料与传统的颜色系统形式截然不同,通过这些组合,他探索了光的表现形式,以及中国主要城市的灯光标志、大灯、车灯和广告牌所产生的各种光学效果。

在这十二年中,随着科技、城市、环境与意识的发展,社会、时代与生态不断发生着变化,如同丁乙笔下色彩、霓虹灯光及电子线路所组成陆离斑驳的图景。而这些变化,也预示着城市的发展之快。“城市化的进程里包含了很多部分,有历史力量、城市的密度、地平线的改变,更有美丽的夜景。比如上海延安路高架的灯光工程,形成了城市流动的等待,荧光色则是体现时代更迭、变化最适合的选择。”

图片
丁乙《十示 2014-8》布面丙烯 200 x 200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不同的年份,丁乙使用荧光色的呈现效果和创作手法也发生了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基于他对于城市化命题探讨的方向发生了变化。在经历了12年荧光色时期之后,2011年,他作品向黑白回归。相较于荧光色时期的现实状态,黑白绘画则将城市化主题不断推演,使看待城市的角度更加宏观和未知。2014年,丁乙后尝试使用木板上丙烯木刻的创作之一。色彩斑斓的笔触通过木刻的方式,从黑色的表层色彩中显现出来,为看似平坦的画面增添了一种透视的纵深感。

而后,在下一阶段的创作中,“光”成为刻画的重要母题。光在西方的绘画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可以塑造物象的形体和空间,平衡画面的结构,营造画面的气氛,还可以赋予绘画时代的精神,在历史上,各个时期的绘画大师在对光的运用和表现上都显示了各自独特的方式。“因为有了光,所以有了塑造,有了颜色,所以光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回顾艺术史,‘光影大师’伦勃朗以自己特有的用光方法塑造光影;维米尔擅长对自然光进行捕捉,常表现侧面窗户进入室内的自然光,营造室内空间的层次……”所以光不断地在艺术史出现,很多的艺术家终身在研究。”丁乙分享道。

图片
丁乙《十示 2020-16》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120 x 120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在丁乙看来,人类的生活中,光是必须,也是必然。但,光并非都是现实中闪烁的、可以被我们所看得到的形态,有些时候,光是抽象的,存在于人的思想中。通过色彩的对比碰撞,丁乙试图营造出一种精神性的“光”。

近些年,丁乙做了许多关于光的展览,有微光、高光、对角光……“这种光,实际是非常主观的,在自然中的发生,它们可能只是微弱的一点点,但由于我的主观视角,把它扩大了,扩大成某种带状、片状、扁状或是闪烁……如此一来,光的变化,在作品中就变得非常明显。它是作品里面能够激动人心、震撼人心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他解释道。

35年,三个时期

35年,丁乙进行着个人化、风格鲜明的持续创作,以“十”和“X”为创作符号,消弭了事物具象,在标准化、工业化的基调中提炼出逻辑感、秩序感,以及逻辑与秩序之上的精神自由感。这种个性化表达,不禁令人想到著名的几何抽象画派先驱蒙德里安,以抽象造型(符号)实现宏大叙事。

“十”和“X”,这两个“神秘”符号出现于1988年,那一年,“十示”系列诞生了。那个年代,中国的艺术体系主要是传统的中国画,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西方现当代艺术进入中国艺术家视野,尚在学生时代的丁乙被深深吸引。他想要改变方向,在艺术与非艺术之间,他选择了抽象艺术之路,志在做一个形式主义画家。

图片
丁乙《十示 I》布面丙烯 200 x 180 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抛开中国传统画中的意象,丁乙对发展近百年的理性抽象艺术进行新的嫁接。他将艺术与设计相结合,选择了“十字”印刷符号作为形式。他将视觉符号“十”字以及变体的“X”作为结构和理性的代表,以及反映事物本质的图像表现的代名词,并坚持用创作时间的编号来命名作品。1988年,他创作出第一张奠定了日后道路的作品《十示 I》。

此后的十年,丁乙的创作以平视为主视角,追求平面性,去掉绘画笔触,用直线填色,进行着一种纯粹的理性式推理。在这个阶段中,他进行了各种实验,包括材料、颜料等。

图片​
丁乙《十示 1994-21》亚麻布面粉笔、炭笔 140 x 160 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到了1998年,整个中国的社会背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发生在眼前的城市化发展,让丁乙有了新的察觉,他的作品慢慢开始和时代产生了某种连接和互动。由于城市化的进程,他的创作进入了“荧光色时期”,他的绘画也从之前的“平视时期”进入到“俯视时期”。“所谓的俯视,就是从高空上往下看,因为高楼崛起,所以让更多人有了这种俯视的经历。当你的视角改变了,在作品中的空间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丁乙解释说,“那些纵向的透视也寓意着城市发展的速度。”

图片
丁乙《十示 2017-7》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366 x 242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从2010年开始至今,丁乙的创作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仰视时期”。来自全球的多元文化和文明不断引入,为人们提供了思考的新线索,同时也改变了他看世界的角度,拓展出新的创作维度。从2019年开始,丁乙作品中出现了围绕于图形边缘的“光晕”,犹如太阳光与云层交叠时,边缘的光线所带来的视觉冲击。

“十示”是艺术家表达工业化、现代化和都市化的形式媒介,它融合了绘画、设计、雕塑和综合媒介视觉体系。

图片
丁乙《十示 2022-14》椴木板上丙烯木刻 240 x 120cm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而随着时间的推进,“十示”系列也在不断地演变,当我们问及其中的“变”与“不变”时,丁乙想了想说,“我作品的基点和风格始终没有变过:格子、线条、‘十’字或‘X’字符号。变化的是创作的逻辑和表达,早期的作品,我是非常理性地在格子里面画格子,而今,在格子里,我更多地去表达情绪,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寻找新的可能性。所以,我的创作没有草图,每一天都充满着变化,今天和明天不同,明天和后天不同,这样的方式让我不再受到束缚。”

除了在木板上进行刻画创作,纸本的创作也始终贯穿在丁乙的艺术实践中,他以“B”作为序列前缀以区分不同媒介类型。他指着正前方的宣纸创作作品说,“这是加厚定制的宣纸,我利用硼胶固定的方式,在展示的时候可以直接上墙。相较于木板,纸本的创作更为灵活,即使再厚的宣纸,你仍然需要面对某种晕化的可能性,但这却成为我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于他而言,或许以纸为媒的实验性创新之作,更能在图像探索中自由拓展艺术的维度。

尝试新的突破

近期,丁乙正为即将在深圳和宁波举办的两个个展而忙碌着。8月即将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举办的展览《十示星系》,透露了丁乙另一个变化的迹象。韩国策展人李龙雨 (Yongwoo Lee)给丁乙定了一个新的命题:以抽象创作去表达人文主义。基于此,丁乙突破了过去逾三十年以符号和色彩覆盖整个画面的全幅绘画技法。

“以人为主题,让我想到了天地之间,所以你可以看到我的画作中,有一条明显的地平线/天际线,区分了天和地,”他指向远处的几幅即将展出的新作说道,“在‘天’的区间里,有关于人的很多内容,有历史、人性、个体与群体,当然也有战争。我用红色去表达,因为红色寓意着血性、血肉之躯等,而斜线则是表达人在历史的时空中穿行。”在新作中,我们可以看到画布上的留白变化与空间布局。换言之,审美的人文主义和构图美学解放了他固有的画面密度,冲破了其以往的密集构图及技巧束缚。

图片
图片提供:丁乙工作室。版权 丁乙
摄影:黎晓亮 西岸工作室

自在洒脱的新作品或许预示着丁乙的一种巨大转变,从更为宏大、感性的视角出发,在未来开启多样创作的无限可能。

而在金秋十月,丁乙的另一个个展《故乡与旅程》也将在宁波美术馆与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展出。宁波,于丁乙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我的祖宅在宁波,现在祖宅已经被拆除不在,遗留至今的只有儿时坐船的那条河、那座桥。”丁乙回忆道。

那时候,他的父亲每年都会带自己回宁波老家,从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出发,经过一个夜晚的江上颠簸,次日凌晨即可到达当时的宁波港客运站。在当时,这里曾是客运、货运和经商贸易的重要枢纽站,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2005年,昔日的客运站经著名建筑师王澍之手,改造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宁波美术馆。这里不仅蕴含着建筑学本身的魅力,更唤起了人们对港口城市文化的记忆。而它的贸易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丁乙。

在策划新展之前,丁乙带着策展人崔灿灿回到了故乡,走过了儿时的那座桥,走过了祖宅那片熟悉的土地。“考虑到我这些年在全球30多个国家办过展览,加上故乡的探访,随后,他以足迹为线索,将我的展览分成了两大部分——故乡与旅程。每到一个国家,我都有做旅行笔记的习惯,画一张小画,记录不同城市的所观所感。而这些小画也将在此次展览中一并展出。”

图片​
“重返自然”展览第三篇章“绘事”展出现场

经历了平视、俯视和仰视三个时期后,我们不禁好奇地问道:“下一个阶段呢?”丁乙笑着说:“可能未来会进入‘内视’阶段,实际上,我之前在西藏办展就是一个前奏,在西藏的展览中,我的作品呈现了很多对于西藏文化的挖掘,对精神领域的探索,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预示,也许往后的二三十年,就会围绕这个视角进行新的艺术实践。”

以下是福布斯中国与丁乙的部分对话:

福布斯中国:您认为艺术品与展陈空间之间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关系?

丁乙:这是我很早就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创作中,我也会预先去进行思考。比如即将办展的深圳展厅,高是5米5,而我们这批《十示星系》作品系列高是3米6,还有一些余量,通常我们会以展厅模型来研究展陈作品的量和作品的尺度。

福布斯中国:如何看待抽象艺术在目前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以及大众对于抽象画艺术的接受度?

丁乙:抽象艺术实际上是人类美术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它的贡献在于没有消亡,它存在了100年,到今天仍然在不断地涌现一批又一批抽象艺术家。

我们知道,通常在艺术运动中会出现很多艺术流派,比如说立体派,前后有9年的历史,但今天几乎没有一个艺术家自称是立体派画家,这个流派就已面临消亡。但抽象艺术却仍然在蓬勃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它渐渐有了有不同的派别名称,在韩国演变成了单色画,在日本则成为了物派等等。原来我们整个艺术创作的基准点是在试图赶超西方,受其影响,在中国艺术家身上呈现的这种抽象的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但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抽象艺术可以打破某种固定的可以提供新的思考、新的可能性。

福布斯中国:您觉得在国内现在大众对于抽象艺术的接受度如何?

丁乙:回看1988年,那时我刚开始创作这些的作品的时候,无论是大众还是专业层面的人都不能接受。但到了今天,抽象艺术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审美了。前几天,有个好友给我发了一些图片,是某个电视剧在我作品展出的西海美术馆里面进行拍摄取景的照片,足以窥见人们对于抽象艺术的接受度之高。

抽象艺术与城市化的进程密不可分,因为抽象,它不可能发生在自然田园里,它是城市化的反应,而今天很多人又生长和成长在城市,所以他们天然就拥有这个(感知抽象艺术的)能力。

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年轻藏家开始收藏我的作品,这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是从“85新潮”时期成长过来的,现在回看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有很多艺术家永远地停留在了80年代。因为对他们而言,需要不断突破实在太难,以至于最终被时代所淘汰。但这就往往是一个艺术家生命力的体现,只有不断和这个时代产生关联,才能源源不断吸引不同的人群欣赏和喜欢你的创作。

-----

相关艺术家: DING YI 丁乙

相关展览:

十示星系 08.15, 2023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