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吾辈
群展 SNAP艺术中心,上海
日期: 08.07, 2022 - 09.25, 2022

参展艺术家: GUO Xi 郭熙 |  LIN Aojie 林奥劼 | 

“敌方的展览还没有开幕,请调制解调器。”

——张乐华

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春天和不确定性带来的等待之后,SNAP艺术中心即将推出全新策展和研究项目《吾辈》。本次项目由常驻上海的艺术家和策展人王懿泉组织策划,以代际为出发点,聚焦与他同辈的一批 中国「80后」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与艺术思考,包括一场群展和主题研讨会两部分。展览将于2022年8 月7日开幕,并持续至9月25日。

往往同一地区同一代际的群体总会共享一些相似的社会体验和个体经历,艺术家们也不例外。不过饶有趣味的是,艺术家的魅力在于他们有能力去同构或者解构种种共享的经验,形成各自独特的表达。《吾辈》的构思正源自这种观察,开始于策展人对同代艺术家群体的⻓期关注与交往。身处今天这个极为特殊的时刻,他愈加感兴趣去寻找一种同属于这一辈艺术家的视觉经验,并以此种经验为策略去化解艺术和世界给予艺术家的种种⻘睐和挑战。

从代际和文化现象来看待「80后」,策展人引述媒介学者王洪喆的话,“吊诡之处就在于,虽然「80后」 出生于80年代,而其却于90年代接受教育和成⻓,其感觉结构和文化身份无不透露着90年代的特征。最早用「80后」进行标定的,其实仅仅是以春树、韩寒、张悦然等为代表的「80后」作家群,随后才扩展成整个一代人。”

在策展笔记上,王懿泉写道,“1980年至1989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特殊的十年。尽管你可以说任何十年 都是特殊的,我并不反对。但这十年的内政外交塑造了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也开启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初步构建。一个具体的例子,既是「80后」。这不仅是一个标签,这个词汇蕴含的信息和文化意义极为复杂。简要来说,这是中国舆论历史中第一个被广泛争论的代际现象,在讨论它的过程中,整个国家也开启了对社群、大众心理、行为模式等社会学议题的讨论,并对之后的代际也开始给予持续关注。”

《吾辈》的研讨会将采用线上和线下不同形式,嘉宾包括电影制片人、新亚洲影志发起人及庐舍社团创始人郭晓东、Vanguard画廊创始人李力、策展人王懿泉。SNAP艺术中心将陆续公布具体议程。

展览海报的灵感取自艺术家张小船的作品《生日快乐(请勿触摸)》(2019)。这张用胶片记录的艺术家的童年脸庞是一个象征,或许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代表一代人的肖像。相信很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成⻓起来的中国人都有类似的印象:由⻛靡的傻瓜相机、彩色胶卷、家庭照片簿共同编织起来的记忆。同期与这些视觉文化一起流行起来的还有: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和GDP高增⻓,本土文学、电影、当代艺术在欧美舞台的频频亮相,中国内地大规模的都市化所催生的全新生活方式。也正是随着这一波经济文化社会蓬勃,《吾辈》艺术家们逐渐开启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和艺术表达。

《吾辈》参展艺术家生活在国内外各地,均出生于1980年至1989年之间,包括:戴陈连(北京),潘逸舟(东京),潘冠群(北京),胡向前(广州,北京),林奥劼(广州),杨俊岭(北京),陈拍岸(广州,上海),李海光(莱比锡,柏林),李亭葳(柏林),何意达 (上海),陆平原(上海),张乐华(瓦伦⻄亚),张小船 (东京),刘诗园(哥本哈根),刘辛夷(杭州),叶甫纳(伦敦),程然(杭州),蒋立(北京),⻩成(广州,阳江),郭熙(杭州),高灵(三亚,上海),高元(⻄宁,成都),贺勋(杭州),胡子(上海),林科(上海),杨浩(香港),李燎(深圳),李昶(伦敦),邹晨(芝加哥), 王博(阿姆斯特丹)和潘律(香港),王拓(北京),子杰(武汉)。

开篇的金句来自艺术家张乐华的一件参展作品,他用毛笔写下这十几个汉字,语焉不详地蒙太奇了政治、科技、文化几种话语。对此王懿泉回应:“1998年,当我第一次把家用电话线插进56K猫之时,传来一串声音:!@#$%^&*()_+...... 之后,凸面的LCD屏幕对我提示「Hello, world!」,主机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今天,为了看别处的展览,我往往需要科学上网。”

显示更多

More Pictures:
展览现场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