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nghART Gallery 香格纳画廊
首页 | 展览 | 艺术家 | 研究 | 媒体报道 | 商店 | 空间

山水意象也能很当代

作者: 曹俊杰 2013

站在上海证大喜马拉雅美术馆中庭30米高的空间内,有50多位艺术家呈献出一场关于山水的作品展——当然,传统的文人纸墨作品并不能在这样“高挑”的空间中显得出彩,于是,开水瓶碎胆和频闪灯组成的山水幕帘、纺织面料和金属框架组成的举重若轻的巨石、烟火和塑料形成的山水浓云中腾起的嶙峋山川……

这个名为“意象”的展览6月10日开幕,是证大喜马拉雅美术馆的开幕展览。在这个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所设计的庞大的城市综合体中,处处显露着山水的印迹。从外观上看,这个建筑包裹着一层在日本颇为流行的清水混凝土材料,使它看上去像是在巨石阵中因势利导而天然混搭成的奇观。由28个钢筋混凝土柱体组成的支撑,形如苍劲古树。而这个“自然建筑”的内部的巨大溶洞,则是这个高达31.5米的大型开放式博物馆——喜马拉雅美术馆。

有着这样的自然条件,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这个美术馆一定要在开幕展上做一场关于山水的对话。事实上,展览是整个喜马拉雅艺术中心开幕的一部分,这个庞大的文化中心,还包括一个能容纳1200人的小剧场、一个占地达5000平米的空中花园——这甚至有时能让人感觉到疑惑,在这个寸土寸金的上海核心地段,居然出现了首个商业面积不及非商业面积的城市综合体。

有别于传统的带有距离感的山水水墨画,这种以当代材料和创作形式展现的山水,在开幕当天吸引了众多的参观者一睹究竟。

上海艺术家丁乙,用日常中常见的长毛厚布,结合金属框架的线条质感,用布包裹在金属框架外做成的黑色的假石,在展厅的一个角落里铺陈开来,墙上、地板、天花板上,随着视觉位移平视、仰视、俯视的变化,可以观察到这种自然模拟带给人举重若轻的感觉——就像宇宙中失重的陨石一样,这也应对着传统文人对于叠石、赏石的山水意象。在艺术家看来,这些飞来石似乎展示着自然力量的不可预示和戏剧化的现实存在。

而艺术家管怀宾带来的装置《光釰》也给人另一种不同的山水体验感。他利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开水瓶瓶胆碎片的反光性,用一个不断逆时针旋转的频闪灯,把光打在这些瓶胆碎片组成的幕帘上,这样的效果,就恰似一潭湖水在月光反射下,照亮了旁边的柳树林。这样带有隐喻的诗一般的形式,让人更觉身临其境。

艺术家徐冰的《文字山水》则是探索在传统纸墨方法之上,能迥异于传统山水画的另一种可能。远观的时候,确实像极了一幅水墨画:高低不平的山野、斑驳的树影、近处的平原和奇石。可是等你走得太近点,魔法就此展开——原来所谓的一沟一壑都是由文字所组成,徐冰是利用文字书写的特点,把这些文字写成的文章“画”出了一幅山水图。

“我用文字写生,撇开了所有书法和绘画的风格、艺术史的讨论,而直接摸到了咱们文化中最根本的一些东西,是书、画之间的符号学关系。”艺术家解释道。古人考虑了千年未解的书、画之间的联系,往往仅在于题写抒意,而徐冰则干脆把它融进画中。

这只是众多展览作品中的一小部分,艺术家们利用媒介和空间,打破了传统山水中人化的自然叙事风格,山水画开启了语言多样性的时代,山水精神不再仅仅凝聚在笔墨皴法间。甚至在空间、材料、装置、观念、行为表演、新媒体、影像等诸多领域纵深发展。

以这样一个有趣的形式来展览一个古老而传统的宏大主题,本来是件难事,甚至很可能成为一个笑柄,但结果却让人出乎意外,“意象”展览似乎标志着该馆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全新定位与发展方向——不完全脱离传统,但一定会富有新意。

当然,喜马拉雅中心出资创办人戴志康的想法,很可能提供了很好的答案。“如果喜马拉雅是物理上的高度,那么喜马拉雅美术馆则希望成为文化艺术上的高度。”戴志康在很多场合如是说。不论这是属于成功商人惯用的文人形象塑造托辞,还是发自其内心的本意,都可能成为未来喜马拉雅中心的一个注解。

相关艺术家:
DING YI 丁乙
相关展览:
意象

上海香格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上海市徐汇区西岸龙腾大道2555号10号楼

© Copyright 香格纳画廊 1996-2024
备案:沪ICP备2024043937号-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1234号